立法會一連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我亦有就《施政報告》當中的某些內容表達意見,今日希望藉此平台和大家分享。

主席,這是特首林鄭月娥第一份的施政報告,主題由上屆政府的「"用好機遇 發展經濟 改善民生 和諧共融"」變成「一起同行 擁抱希望 分享快樂」,而特首在只花了四十分鐘宣讀八千五百多字的施政報告撮要,內容包含房屋、創科、教育、扶貧及青年參政等範疇,顯示林鄭月娥務實的作風。相信大部份立法會議員同事是認同,而我是支持致謝議案動議的!

主席,在經濟發展方面,特首在施政報告中表明要鞏固及提升傳統香港現存在的經濟產業,但同時亦要推動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我認為政府應該要透過多方管道,與相關業界集思廣益,以協助延續和擴大香港的經濟成就,把握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所帶來的龐大發展機遇。

今年年初,我已經在上屆政府的施政報告之中談論過如何配合"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去發揮香港法律服務。今天,我就希望談談如何落實方案將香港法律服務更進一步配合周邊經濟發展,送法上門是一條出路。

本港形勢:

其實我本人看得出香港政府的確在發展調解及仲裁方面付出了很多。政府為了推動調解在香港的發展,特意通過律政司在不同階段成立不同的工作小組及委員會負責相關工作。另外,訂立了《香港調解守則》和《調解條例》及協助業界成立一個專業調解員的資格評審組織,香港作為亞太區的法律服務和解決爭議中心,跨境調解模式現已發展到非常成熟地步,為跨境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法治營商環境。

現時,舊中區政府合署及前終審法院將重修並改建成律政司的辦公場所,另部分西座樓面將作國際法律、仲裁及調解等非政府組織的辦公室。若然只靠新地段的律政中心作為仲裁及調解中心的話,是絕對追不上國內每天快速的經濟發展速度,簡單點來說就是「不成氣候」,既然香港政府有心將香港打造成立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為何不向前再踏一步?而將部份河套區的地段打造成香港另一個仲裁及調解中心就是我們的機遇!

國際形勢:

雖然政府曾講過河套區是一個純粹發展創新科技的基地或中心,但既然有一個新開發的地區,為何不可以在區內提供一個更完善獨立的建築物以提供「一條龍高效」仲裁及調解中心和支援服務。論規模而言,新加玻的仲裁中心就比起香港的仲裁服務要來得更快!猛!。根據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年度報告,去年2016年仲裁中心接到343來自56個管轄地的新仲裁案例,就涉及總額就高達118億5,000萬美元,其中款額最高的案例達34億7,000萬美元!這正正顯示世界開始趨向以仲裁及調解方法解決紛爭。

國內仲裁服務:

中國經濟已經騰飛,中國企業對法律仲裁的需求亦都與日俱增。香港政府更於年中與中國發改會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金融、航運和貿易服務,而大灣區亦將有助香港經濟多元發展,這又是另一個機遇。中國國際經濟仲裁委員會「下稱:貿仲委」指出,當《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實施,令到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經濟及貿易交流和合作都逐步地深化,因此令到所引發的商事糾紛數量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就上年2016年內,國內仲委就已經處理過案件2,183件,其中近80%的案件有外國元素,成續遠超香港的仲裁服務 (2016年達460宗,處理的爭議總額約只有194億港元)。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來,深圳持續高速發展。最新機構數據反映,深圳著力於高新科技、服務業的崛興,有專家更預言深圳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會在明年首度超越香港。我們應該以此警惕,看得出我們香港在經濟上相比起國內大部份城市,亦是有所滯後。

總結:

說到這裡,政府大力發展仲裁及調解服務是無可口非,政府應該繼續支持並不斷推進以“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相關工作,令到更多市民及全球商戶多使用香港的仲裁及調解服務,主動解決香港仲裁及調解服務在全球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希望袁司長在未來可以推出更多新政策以更有效推動香港仲裁及調解服務,不應浪費過去30年的委託公證服務的經驗!政府更應該依循這個方向,而我們立法會應該全力配合如此全面、為香港謀求良好發展機遇的施政綱領發展。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