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辯論 (多元經濟)

主席,「中美貿易戰」為香港帶一個負面影響,我們必須「站穩住腳」。香港亦不是第一次面對類似的金融風波,過往面對金融海嘯及風暴亦表現屹立不倒的精神。雖然今次特首的施政報告中沒有太多著墨於應對「中美貿易戰」,但我相信明天會更好!

港珠澳大橋通車,表示香港與其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交通將更為便捷及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式形成,這對香港來說意義深遠。不僅三地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進入新的時代,香港的居住問題、年輕人的發展問題等都有機會得到改善,香港將會擁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港珠澳大橋對粵港澳三地的連通、對整個大灣區的建設以及香港的發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其中,大橋給普通市民帶來了最直接的好處,他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亦為香港的年青人提供到更多向上流的機會,令他們對大灣區的歸屬感和獲得感也會不斷增強。香港租金及樓價高企,所以如果香港公司往內地遷移,可以節省部分營運開支,亦相對地給予香港公司多一個選擇,令他們多一個生存的空間。

港珠澳大橋開通至現時為止一切運作正常,但仍有部分有待檢視和改善。首先,我認為目前澳門方面處理過境車輛落差較大,計劃申請手續多,只是去人工島停車場,香港登記私家車車主就要先過四關–申請三個許可證、提前12小時預約泊車位、購買車輛保險、上載保險資料,才可以將車輛停泊在澳門口岸停車場再入境。在這方面,我們必須「向前行」,簡化申請手續,令更多受惠。

談到「明日大嶼」,在原則上,我是支持特首施政報告中的「明日大嶼」計劃的。事實上香港是需要繼續發展的,為了將來的土地供應,大嶼山必需要有一個更完整、更有規劃的發展藍圖。大家都知道,港珠澳大橋已經在十月廿四日通車了,未來大嶼位於港島西面,擁有土地面積多達150平方公里,即超過15,000公頃的面積,是一個充滿潛能的新發展區,如果發展得宜,那定必然是個扭轉乾坤的新局面。我認為政府應該要有秩序地進行「移山填海」,不要胡亂在其他地方填海,不要想龍鼓灘,就集中精神做好大嶼山,將它打造成一個優質生活和商業區,變成一個擴大版的「愉景灣」,但當中滲入一些優質公營房屋,吸引更多優皮一族的青年人入住,為年青人製造更多上游的發展空間。

特首建議填海建造多個人工島,面積達1,700公頃,可以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居住,2032年就可有市民遷入。當然這一計劃一出,立馬有了反對聲音,有擔心政府開支、也有擔心生態保育,還有一些是一聽到填海就盲目反對的。我其實是贊成「明日大嶼願景」的。但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雙管齊下」,我建議政府重新研究引入「乙類換地權益書」(Letter B)的補償機制,在政府收回土地之時,為土地持有者提供多一個選擇,除了現金補償之外,也可以容許業主享受未來發展的成果,將會是個更公平的土地賠償方式,也是個共贏和多贏的方案。我在立法會中數個委員會內提出不下於4次,政府應該再三考慮進行Letter B的研究!

主席,我暫且發言到此,我支持特首今年的施政報告「堅定前行,燃點希望」,並鼓勵現屆政府大刀闊斧發展大嶼山!

本人謹此陳辭,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