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將於今天進行表決,現時各方僵持不下,困在對立的僵局-中央表示831原則不能作改變,但我們毫不畏懼,要盡最後一分努力,游說泛民議員不作綑綁式投票,給予議員表決的空間,作出睿智的決定,支持投票通過政改方案。在中國崛起的大環境下,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份,倘若脫離政改爭拗的死局,不單只能為香港帶來長期的繁榮和穩定,更能協助中國走上民主之路,夢想成真。
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現時在國際間的崛起和發展,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份,亦應全力配合,以凸顯她對中國的重要性,香港身為一個已發展的具優勢城市,可循兩方面配合中國的發展。
第一,香港優良的金融體系絕對是中國的良好跳躍平台。中國在提出改革開放後,逐步改良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推行經濟改革,開放沿海城市,於1993年引入公司法,放寬私營企業的管理權等等,充分顯示其包容性學習的優點。香港在這方面一直以來作配合,協
助中國進行持續的經濟改革,鞏固地位,並運用其得天獨厚的金融體制協助中國經濟改革,中國不單止站穩陣腳,同時搖身變為世界經濟顯赫體系,可以說是富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
第二,
香港應全力保障司法系統的獨立和順利運作。香港之所以能吸引各國投資,全因其獨立而公正的司法系統,在迎接未來挑戰的同時,香港必須繼續強調法治精神的承傳。香港的成功因素不外乎倚靠第三產業核心元素的金融和人才。金融體制之所以能發展成熟、人才之所以願意在港打拼,很大程度都是因為被法治理念所吸引,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能保障他們的利益,法治對香港長期發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十七大」及「十八大」中,領導人均強調以法治國,可見法治在中國的地位日益上升。香港正正是中國實施法治的試驗田,亦是成功的例子,這等同為中國的法治發展注入一支強心針,以法治國的概念在中國開花結果指日可待。
富有中國特色的民主
不論是中央還是特區政府都多次強調政改方案必須符合基本法的規定,然而有不少人有質疑的聲音,認為中央強調特首必須「愛國愛港」是十分虛無飄緲的定義,事實上,基本法已為「愛國愛港」下了一個十分清晰的定義。在「愛國」方面,特首必須充分實現中國主權統一、領土完整,不可以企圖分裂國家;在「愛港」方面,特首必須確保香港保持繁榮穩定。作為一個「愛國愛港」的特首,必不會希望香港陷入一片混亂、社會動盪或港獨叫囂,這定義其實十分清晰,我們不應該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的。
香港是中國政治改革的試驗田,如果2017特首普選順利推行,下一步是立法會普選,那是進步。香港成功,可起帶頭作用,也可以推動中國整體的政治改革。近年中國的經濟改革帶來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無可否認的是,國民渴求政治改變的意識也漸漸抬頭,中國的政治改革也不能不向前,遠遠落後於經濟改革,兩者差距日漸擴大只會是死路一條。經濟改革猶如身體用一條獨腿走路,只會一步一驚心,政治改革必須配合,那是身體另一條腿,雙腳並行,中國才能健步如飛,邁向繁榮穩定。倘若不變,民怨四起,正所謂「防川易,防口難」,社會就會亂,一亂國家就會散。若香港實現了民主化的普選,經驗就可以積累。因此,香港的政制改革正是中國用作參考的指標,若果試驗成功,那就是有利於中國未來,實現富有中國特色的民主。
打破僵局華麗轉身
上述可見,表決政改並非單單是香港的事,更是中國進行民主政制改革的第一步,因此,我們更應把握機會,實現普選。然而,現時20多名泛民議員一意孤行,堅持要綑綁式否決政改,那是短視和愚昧的態度,泛民議員此舉並非為公眾利益著想,那可能是單純地只為討好他們的支持者,以競逐下屆連任立法會議員,又或者是別有居心,根本不想香港好的,畢竟怎樣也好,兩種做法都是十分不智。泛民議員應以大局為重,不應著眼個人利益,深信在泛民議員中仍有部份是溫和的,只不過他們被激進的反對者所脅持,變得無奈和噤若寒蟬,但內心是支持和贊成政改的。在情在理,議員們投票時應該是根據個人獨立思考而非受到不恰當的影響下作出決定,因此,我們提倡要以不記名投票的形式來表決政改是絕對恰當的。
立法會議事規則中並沒有反對不記名投票的規定,在立法會中使用電子系統進行表決的原因只是提供投票程序方便和透明度,維護議員對公眾的責任。但在大是大非的前題下,公眾的利益比公眾問責的意義更為重要,所以不記名投票方式是解決目前困境的一條出路。
總結
任何議員都可引用議事規則第48條要求立法會主席作出指示進行不記名投票去進行表決,這樣才會令到所有議員都能充分履行投票義務而不受制於任何不當的影響,而議員們應該依據個人意志和公眾利益去投下神聖的一票,令香港市民能夠在2017年的特首選舉中選出具民意代表性的特首,也為中國走上民主之路啟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