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跨境巴士B3X
今早(2015/02/03)接受了「千禧年代」的直播訪問,回到屯門參與區議會的會議後,趕回議員辦事處,南華早報的記者已在等著我。
這個多星期的訪問主題在環繞著交通,尤其是B3X﹗
其實除了是交通上的問題,深層次的是牽出了中港矛盾、自由行、一簽多行、水貨客(包括港人和國內人)、民生、生活質素… …等。
我作為屯門區議員,當然關心屯門事。所以我迅速的於上月30日(星期五)約晤運輸署長,一是反映屯門區B3X的實況,二是遞交新界關注大聯盟和我的改善建議書,讓運輸署作將來改善的參考。
改善建議書的重點如下﹕
1.分流﹕將有行理的乘客和沒有行理的乘客分流處理
2.增加站頭助理﹕協助乘客登車、分流及上行理架
3.加密班次
4.其他﹕同時關注B3X預售票的運用情況,與各大商場商討優惠種類、候車點和上車點安排等,還有必需與運輸署和警方商討對策嚴厲執法,以防止交通混亂和危險的情況。
而另一層面的政府的行政方面,「一簽多行」或現時有人提出「一簽(限制次數)行」,我個人持開放態度。
綜觀由2003年訪港遊客由847萬人次至2013年躍升至4075萬人次,約有5倍的升幅﹗於2009年開始的自由行,開放予深圳居民,至2014年已有4000萬人次訪港,著實要考慮香港的接受能力﹗
當然,國內同胞來香港旅遊、在香港購買是促進了香港的經濟,也是中央政府發放自由行的原意,可是十年間的變化,原來的好意已超出預算,而且旁生了許多枝節,但社會人士的訴求,我們是不能漠視的。
香港的「Q」嘜令我們自豪,隨之而生商機無限;讓政府好好的想想,如何使購物點不要座落在人口眾多的屯門和上水,嚴重影響居
民生活常態,或許可以試試以往「中英街」的模式,劃一個邊境地方,作為商質平台,紓緩上述兩區的緊張情況,一可滿足遊客需求,又可不影響市民生活質素,雙贏方案。更希望「一簽(限制次數)行」是可取的,或者以配額式限制等方式調節、改善、優化,讓我們共同籌劃美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