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剛上任的第二天便與他的主要官員落區接觸市民。我亦趁此機會帶領一批受天文台在大欖涌龍仔山興建天氣雷建站請願信。
梁振英來到友愛社前,堂外已站立了一群人,包括民協、民主黨、公民黨與工聯會的人士,而鄉事派則被安排進入正門邊的主要位置,原本位置非常理想。不過,新特首一到場,已被記者包圍著,寸步難行;而記者與警察又爭先恐後,互相推前,以致特首沒有機會走近預設的示威區,而直接走進會場。這個時候,大批記者隨之擁進來;會堂的正門就被堵,我們在人群中看到梁振英已在場內,我即時拉著村長一曾雄擠進去,花了多倍的力氣,加上把關看守的人沒有阻撓,才擠得進去。
步進會場,已見一眾人安坐,而主持是劉皇發;整個社堂都坐滿了人,連記者已坐好在指定的區域採訪,我心想自問,那剛才在門外擠擁的記者又是怎樣回事?經一點時間,我們總算找到了位置安坐,而我亦把握機會讓胡村長發言及遞請願信。交談會進行得還算理想,不過,進內有一班年輕人不滿長者有較多發言的機會,我心感不妙,於是在胡村長發言後,馬上離去。事後,我亦在新聞看到年輕人在那裡生事,還好我們已經離去。然而,傳媒的存在,或許是事件變嚴重的催化劑。